2021年,河海大学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瞄准“十四五”发展目标,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有组织科研,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成绩斐然。
科技改革示范带动,教育部网站“一线采风”栏目以“河海大学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题专题报道。科技工作坚持管理“转服务”、项目“放管服”、成果“科学评”、学术“守底线”要求,修订《河海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近10项管理文件,推进建立支撑教师评价改革的科研业绩评价积分体系,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建立“提前谋划、过程跟踪、抽查考核、精细服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组织机制,通过摸底动员、辅导会、审查会等保障总量、提升质量。2021年集中受理期申报641项,首次实现初审100%通过;立项145项,资助率23%,高出全国平均资助率近7%。
科技人才行业引领,余钟波教授成为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的首位中国学者,施国庆教授再次当选国际水电协会可持续性评估理事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委员会轮值主席。领军人才积极发声,4人先后当选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1人当选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1人当选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青年人才快速成长,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创历史之最,与“十三五”国家基金杰青、优青立项总数持平。此外,入选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省科协人才托举工程2人。
科研能力跨越发展,新增科研合同经费首次突破8亿元,实现国家级军工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制定《河海大学服务科研需求管理办法》,构建服务国家行业需求的校院联动服务体系,推进基本科研业务费结构改革,设立“揭榜挂帅”种子基金,全面深化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的科技攻关,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军委后勤保障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上会8项、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上会5项;在骨干水网、大江大河保护、生态环境、现代能源体系等领域承担10余项500万以上级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战略力量基础夯实,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在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中获A+等次。全力保障国家级平台重组整合,制定《河海大学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深化科研平台内涵建设,布局行业重大创新载体,先后获批建设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水利部重点实验室1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深入落实科教融合,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全面合作,推进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夯实行业重大应用需求服务基础与能力。
创新成果持续产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0年度),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8项。主持获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20-2021年度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1项;作为第二单位参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受理国内发明专利1007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120件,授权外国发明专利23件;发表高质量论文1414篇;签订知识产权转化合同180项,合同金额1136万元。
人文社会科学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院建设,成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智能社会研究中心、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文化研究中心、智库研究中心五个内设学术机构。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召开人才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曁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等。
科协建设优势彰显,先后荣获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着力打造“我身边的水利工程”“长征经过的河流” “听我说长江大保护”科普讲解大赛等特色科普活动,献礼建党100周年;“长征经过的河流”科普知识讲解大赛荣获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33届科普宣传周优秀活动。此外,发挥科协学术平台作用,组织参加数字孪生与水科技创新论坛,举办第三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第五届浅水流国际会议等国际高端会议,不断提升学校行业和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