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院学术报告:海岸带碳循环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21-05-09
浏览次数:
661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辐射沙脊群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苏省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2021511共同举办海岸带碳循环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海岸带碳达峰碳中和碳循环过程与机制等议题进行学术报告和研讨。线下会议于河海大学严恺馆702会议室举行,同步线上腾讯会议ID236 305 896,相关特邀专家报告安排如下,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时间

内容

09:00-09:30

报告一:浅议海岸带碳达峰碳中和:动态与思考

报告人:叶属峰

叶属峰,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处长,教授,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09:30-10:00

报告二:“蓝碳”生态系统碳循环认识的历史进化

报告人:欧阳晓光

欧阳晓光,香港中文大学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海洋生态学博士。

10:20-10:50

报告三:滨海湿地蓝碳及其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报告人:陈鹭真

陈鹭真,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职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生态学会秘书长。

10:50-11:20

报告四: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报告人:袁俊吉

袁俊吉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获2015年度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十佳青年优秀学术论文奖。

14:00-14:30

报告五:碳达峰约束下推进江苏沿海港产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报告人:刘振亚

刘振亚,江苏沿海发展研究院院长。

14:30-15:00

报告六:长江流域碳沉积及其源解析

报告人:王延华

王延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国际氮素行动(INI)东亚中心成员。

15:10-15:40

报告七:长期生态研究揭示海陆相互作用对红树林碳通量的调控机制

报告人:朱旭东

朱旭东,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

15:40-16:10

报告滨海湿地生物动力地貌过程与碳循环

报告人:周曾

周曾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

16:10-17:10

专家集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