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项目。我校共5项成果获奖,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其中,由我校余钟波教授主持,河海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演变及响应机理”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围绕产汇流机理与演变规律、多要素水文耦合理论、变化环境下水文响应机制等开展系统性研究。发现了异质土壤水流运动的变阶扩散规律与大孔隙非饱和流非线性退水机制,建立了大气水文多源数据集合粒子滤波同化方法,阐明了变化环境下流域大气-陆面-地下多水源水分交换互馈的水文循环机制与演变规律,建立了蓄满-超渗交替变换的产汇流模拟技术,提出了模块兼容和尺度匹配的转换方法,创建了大气陆面多向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HMS,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揭示了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流域径流响应机制。成果应用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洪水预报,显著提高了水文预报精度,有效延长了预见期。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和高度评价。
此外,曹茂森教授主持的“基于激光动力感知的结构损伤诊断理论与方法”项目、朱其志教授主持的“岩石力学跨尺度分析理论与方法”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何秀凤教授主持的“大型水电工程高危边坡多尺度自动化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庆武教授参与的“系列化浅水多波束测深声呐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是仅次于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要奖项,奖励在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共297项(人),其中自然科学奖135项(一等奖60项,二等奖75项),技术发明奖40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3项),科技进步奖11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71项),青年科学奖8人。